药食同源系列之“栀子”

发布日期:2024-03-26 00:00

栀子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中品。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,以湖南、江西产者为佳。栽培与野生均有。但是,栀子果一般不直接食用,味苦,容易引起腹泻。中药中的栀子都是炮制过的。栀子药用果实,若单用果皮,名栀子皮,偏于达表而祛肌肤之热;若用种子,名栀子仁,偏于走里而清内热。

《药典》记载,栀子味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心烦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毒疮疡;外治扭挫伤痛。

综合典籍记载,可以将栀子的功效归纳为以下几点:

泻火除烦  

栀子,苦寒清降,清泻三焦火邪,有清心除烦之效。用于温热病,邪热客心,心烦郁闷,躁扰不宁等症。每与淡豆豉合用,以宣泄邪热,解郁除烦,如《伤寒论》栀子豉汤。

清热利湿

栀子,苦寒清降,又入肺、胃、肝经,而清泻三经邪热,故用于肺热咳嗽、胃火呕吐、肝火目赤诸症。若肺热咳嗽,咽喉干痛,可与黄连、桔梗、杏仁等同用,如《症因脉治》栀连清肺饮;若肺热痰郁,胸满喘逆,则与黄连、半夏、陈皮等配伍,如《症因脉治》栀连二陈汤。

栀子既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疸,又能利膀胱湿热而通小便。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、发热、小便短赤等症,常与茵陈、大黄合用,如《伤寒论》茵陈蒿汤;亦可与黄柏、甘草同用,如《金匮要略》栀子柏皮汤。用于热结膀胱,小便不畅,或淋沥涩痛等热淋、血淋诸症,常与木通、滑石、甘草等配用,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八正散及五淋散。

凉血解毒

栀子,有清热凉血止血之效。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、咳血、咯血等症,常与小蓟、白茅根、牡丹皮等同用,如《十药神书》十灰散;若三焦火盛,迫血妄行,而致衄血、咳血、尿血者,可与黄芩、黄连、黄柏合用,如《景岳全书》栀子金花丸。栀子不仅能凉血解毒,而又具消肿止痛之效。故又用于热毒疮疡,红肿热痛,及外伤肿痛之症,多配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等药。若口疮溃疡,咽喉肿痛,又可与大青叶、黄柏等同用,如《普济方》栀子汤。

炮制工艺

栀子于9-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,入药的栀子,是需要炮制的,用途不同,炮制方法也各有不同:

1、栀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碾碎。或取原药材,去杂质,研碎,过筛,去皮壳取仁或去仁取皮壳用。全栀子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。栀子仁善去内热。栀子皮善去肌表热。

2、炒栀子:取栀子碎块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制深黄色,取出放凉。炒制可缓和药性。

3、炒栀子仁:取栀子仁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老黄色为度。

4、姜栀子:取栀子碎块加姜汁拌匀,润透,置锅内,用文火加热炒干,取出放凉。每栀子10kg,用鲜生姜10kg,或干姜3kg。姜制可加强除烦止呕之功。

5、盐栀子:取净栀子,用武火加热,炒至内心半透,喷洒定量盐水,炒至黑褐色,取出放凉。每栀子100kg,用食盐3kg。

养生吃法

栀子茶

原料:栀子10g,蒲公英5g,陈皮6g。做法:上方药共研粗末。每次用10g,置于保温瓶中,冲入沸水大半瓶,盖闷15min,代茶频频饮用。功效:清热利湿。

栀子粥

原料:栀子仁3-5克,粳米50-100克。做法:将栀子仁碾成细末。用粳米煮稀粥。待粥将成时,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。用法:每日服食2次,2-3天为一疗程。功效:清热泻火。适用于黄疸性肝炎。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