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:你只用它来退烧,就大错特错了

发布日期:2023-12-12 08:00

相传,山上有两个人很要好。一个姓柴,一个姓胡。他们都在给一个地主家当长工,二人亲如兄弟,有一天,胡弟突然患了病,病很奇怪,一会儿热,一会儿冷。地主知道后,便硬要撵走他。柴兄和地主争论了半天,一点儿作用也没有,气得他一咬牙,背起胡弟就走了。柴兄便背起胡弟,爬到半山腰处,把被盖在一片小草旁铺好,把胡弟安顿好后,便在山林中寻找一些柴火和野果充饥。胡弟躺着等柴兄,等得肚子也饿了,口也渴了,便顺手拔些身边的野草,嚼着它的根充饥,胡弟越嚼越觉得味道不错,便接着嚼了下去。

柴兄回来了,带着柴火和野果、野菜,就开始生火煮食,他俩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。看看天色已晚,兄弟俩就在这山坡草地上露宿下来。柴兄一觉醒来,见胡弟没睡觉,询问胡弟,胡弟一愣,说:“怪了,我昨晚上为什么没发病呢?”柴兄想到了胡弟嚼过了野草,就试着用这种野草煎汤给胡弟喝,果然见效。他们干脆暂不回家,也不再给那地主干活了,决定采些这种野草下山去卖,一来治好了穷哥们的病;二来我们也有了一条生活的门路。二人就采了很多这种草,并用两人各自的姓给这种野草药起名为“柴胡”。于是,他们开始做起卖柴胡的生意了。时间不长,这一带用“柴胡”又治好了几个人,于是名声传出,患病的人纷纷前来购买,柴胡也随之列为中药收载起来。

柴胡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其中记载,“主心腹肠胃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阳气下陷,平肝、胆、三焦、包络相火,及头痛、眩晕,目昏、赤痛障翳,耳聋鸣,诸疟,及肥气寒热,妇人热入血室,经水不调,小儿痘疹余热,五疳羸热。”药典记载,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。

在临床上,一般适用于以下这些症状

1、治风寒感冒,恶寒发热、头身疼痛常与防风、生姜等药配伍,如正柴胡饮(《景岳全书》)。若外感风寒,寒邪入里化热,恶寒渐轻,身热增盛者,柴胡多与葛根、羌活、黄芩、石膏等同用,以解表清里,如柴葛解肌汤(《伤寒六书》)。

2、治疗风热感冒,发热,头痛等症,可与菊花、薄荷、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。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,对于外感发热,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。若伤寒邪在少阳,寒热往来、胸胁苦满、口苦咽干、目眩,本品用之最宜,为治少阳证之要药,常与黄芩同用,以清半表半里之热,共收和解少阳之功,如小柴胡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3、治肝失疏泄,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、情志抑郁、妇女月经失调、痛经等症,常与香附、川芎、白芍同用,如柴胡疏肝散(《景岳全书》)。若肝郁血虚,脾失健运,妇女月经不调,乳房胀痛,胁肋作痛,神疲食少,脉弦而虚者,常配伍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等,如逍遥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4、治中气不足,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,食少倦怠,久泻脱肛,子宫下垂、肾下垂等脏器脱垂,常与人参、黄芪、升麻等同用,以补气升阳,如补中益气汤(《脾胃论》)。

5、治疟疾寒热,常与黄芩、常山、草果等同用。

柴胡有南、北柴胡之分,古人早有论述,李时珍云:“北地所产者,亦如前胡而软,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,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……强硬不堪使用。……以竹叶者为胜。”现时北柴胡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,原植物为柴胡(津柴胡)和狭叶柴胡(红柴胡);南柴胡原植物为膜缘柴胡(竹叶柴胡、硬柴胡),仅限于四川、湖北、云南地区产销。一般认为,北柴胡入药为佳,其分布较广,疗效较好,被视为道地药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