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19-05-17 08:00
从中医角度来说,冬为阴,夏为阳。 “冬病”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。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,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,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,或重感阴寒之邪,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,哮症、喘症、慢性泄泻、关节冷痛、怕冷、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。 “夏治”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,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,通过温补阳气,散寒驱邪,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,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,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,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。 “冬病夏治”适合哪些疾病 1.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反复感冒等。 2.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、肩周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。 3.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消化不良等。 4.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窦炎、慢性咽喉炎等。 5.儿科疾病 哮喘、咳嗽、支气管炎、体虚易感冒、脾胃虚弱等。 6.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、冻疮、硬皮病等。 7.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、经行泄泻、不孕症等。 不过,在简单的“冬病夏治”四个字中,可是蕴含了很多学问的。有些大家“想当然”的常识,却恰巧是“冬病夏治”的误区。 误区一: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: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正如上述介绍的那样,冬病夏治并不能包治百病,并且在讲究辨证论治的中医中,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证型。 就拿咳喘来说,分寒痰犯肺型、肺气虚损型、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,只有寒痰犯肺型的咳喘才适合冬病夏治的方法。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,体内的阳气已经很重,若在此基础上还进行温补,不但不利于治疗,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新的危害。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,也并不是所有冬病在夏天都能治疗的,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清楚了。 误区二:“夏治”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: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,虽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但真正的疗效只有到了冬天才可以看到,并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 此外,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,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。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,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,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。 对于很多顽固的慢性病,可能还需要连续坚持数个夏天,才能使病情稳定。 误区三: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:夏治只是基本保健,不可过于依赖 很多人认为,只要“冬病夏治”了,就可以避免冬季疾病的发作,从而轻视相关的治疗。 但实际上,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,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,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、停药。 同时,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,在夏天应忌食酸冷、辛辣、油腻食物,提醒,尽量少吹空调,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。
|